首页 好文推荐 时时关注 热点聚焦 更多分类 本地

珠江路185号

南京发布 2025-11-22 07:10:03

你见过会“呼吸”、会“思考”的绿色大厦吗?


(资料图片)

佳汇大厦位于玄武区珠江路185号,始建于1990年,总建筑面积约5195平方米。

作为我市今年城市更新实施计划之一,该项目通过在有限空间内系统集成多项绿色建筑技术,获评上海气候周“2025气候灯塔优秀案例”,并入选《2025年江苏省绿色低碳典型案例》。

这里不仅有能吸收阳光的“皮肤”

有能将脚步声变成开关的“神经”

还有一颗聪明的“绿色智慧大脑”

甚至连电梯下行都能自己“发电”

一起看看这座承载了

30年城市记忆老楼的

绿色蜕变

“节能降碳”的公共空间

走近佳汇大厦,看见的是一栋色泽明快的现代化建筑,外立面采用横向线条与竖向线条融合的设计,竖向铝板包裹新风管道,整体通过米色与灰色形成规整的立面形象,既满足现代化办公需求,也能够融入珠江路整体氛围。

进入院内,新改造的光伏车棚引人注目。它不仅提供荫蔽,更是一个小型的绿色充电站——棚顶100平方米的光伏板,年发电量可达2.2万千瓦时。

同步配套了V2G双向充放电桩,即车到电网技术,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时充电,在高峰时向电网或建筑反向放电,成为楼宇电力系统的“备用电池”,有助于稳定电网。

在光伏车棚旁,还藏着一片约5平方米的“会发电的地面”。它利用新型光伏和封装材料改造传统路面,增加光伏发电功能。

“这一小段PIPV太阳能地面虽不起眼,但光伏预估每年可发电约200千瓦时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千克。”南京城市更新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。

项目在院落尽头打造了约60平方米的垂直绿化墙,采取模块化种植方式,依托自动滴灌系统进行日常维护,在营造立体生态景观的同时,实现节约用水的环保目标。

“智慧高效”的绿色大脑

步入大厦内部,一面智慧大屏映入眼帘,这便是佳汇大厦的“绿色智慧大脑”——能碳数智平台。

作为大楼能源管理的核心枢纽,它实时采集各电表数据并换算为碳排放量,使能耗与碳排动态跃然屏上。平台不仅能评估节能减碳成效,更能在数据异常时及时预警,为优化管理、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。

大厦里的2台电梯也做了绿色创新实践。电梯的轿厢和电机之间,安装了能量回馈装置,当电梯处于下行或轻载时,可将势能转化为电能直接回馈至电梯供电系统供电梯机房消耗,理论预估可降低电梯能耗约30%~45%。2台电梯安装的能量回馈装置,每年可回馈电量约1万千瓦时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吨。

“向绿而行”的办公环境

佳汇大厦对常见的声控和光控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,采用了声光控一体化灯具。

在阴天或夜晚光线不足时,灯具通过感应脚步声或说话声自动点亮,为人员提供照明;人员离开约30秒后则自动熄灭,实现了“按需照明”,从根本上消除了“长明灯”的现象。仅此一项小小的智能改造,每年即可为大厦减少约33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
项目通过石墨EPS复合保温板、四玻三腔节能窗、光伏空调、环保装修装饰材料、室内空气质量监控、灯具场景模式控制、智能液晶调光膜、室内绿墙等绿色材料、智慧技术,带动办公空间“向绿而行”。

登上楼顶,一片整齐的光伏矩阵正静静吸收阳光,将屋面化身为清洁能源的“发电场”。

“这63平方米的光伏板,不仅是我们的‘屋顶电站’,更是楼下碳中和空间的能量源泉,年发电约1.4万度,直接驱动光伏空调运行,实现了‘绿电自供’。”项目负责人说。

“双碳”背景下

城市向“绿”而新

佳汇大厦的蝶变

生动诠释了中心城区的老旧楼宇

可以通过绿色、智慧的更新

焕发新的活力

内容来源 | 南京建设

相关标签

精品推荐

查看更多内容
查看更多内容
查看更多内容